菌落總數(Totalcoliforms)是判定水質被細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其測定方法也有一定的標準。平皿計數法是早期傳統的水中菌落總數標準檢測方法,其應用研究也比較多,如錢冬梅應用平皿計數法測定了生活飲用水中的菌落總數。這種方法實驗步驟較為繁瑣,對操作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比較高,不適用于應急快速檢測,無法對水的衛生狀況做出快速評價。
酶底物法是近些年來新興的水中菌落總數檢測方法,操作簡便,結果易判斷,適用于快速檢測。但不少用戶對此種方法存疑,不知道這種方法出來的檢測結果是否科學準確,下面優爾普就以平皿計數法的檢測結果為準,用酶底物法程控定量封口機進行實驗檢測對比。
立科酶底物法程控定量封口機
酶底物法快速檢測水中菌落總數實驗
一、實驗操作部分
1、實驗原理
酶底物法使用的復合酶技術培養基包含多種獨特的酶物質,每種酶物質都針對不同的細菌酶設計(包含普遍的水介傳播細菌),所有的酶底物被分解時均產生相同的信號。在檢測菌落總數時,這個信號顯示為365納米紫外4O城鎮供水NO.22013燈下的熒光。
2、材料與試劑
立科定量盤、lmL移液管或移液槍、10mL移液管或移液槍、培養箱(35±1)、6瓦366FIITI紫外燈、紫外燈箱(23cmx30onx17on1)、無菌水。
3、方法步驟
酶底物法檢測方法操作步驟
(1)首先向100mL裝有固體培養基的瓶中加入無菌水至刻度,搖勻,制成液體培養基,然后放置在冰箱中保存,使用有效期為5天。見圖1。
(2)取1mL水樣及9mL液體培養基倒入立科定量盤中。見圖2。
(3)將定量盤蓋好,在水平桌面上旋動將所有水樣分配到定量盤的孔中(孔中的氣泡不會影響結果)。見圖3。
(4)將定量盤豎起呈垂直90度,將多余的水樣由盤內海綿吸收。見圖4。
(5)將定量盤緩慢翻轉過來,于培養箱中(35±0.5)培養48h(若結果為可疑陽性則延長培養時間至72h)。見圖5。
(6)計數:培養完成后將培養盤蓋打開,用紫外燈在定量盤上方13on處照射,數顯熒光的孔數。對照MPN表得出結果。注意:海綿條顯熒光不必記錄在讀數范圍內。由于本方法的最大檢測上限為738MPN/mL,如需稀釋時,將結果乘以稀釋倍數即為報告讀數(如稀釋l0倍時的操作為:加入0.1mL樣品和9.9mL液體培養基)。
二、結果與分析
1、盲樣比對實驗--T檢驗分析
選取三個水質檢測實驗室對比同一盲樣(標準試劑)進行酶底物法和平皿計數法比對試驗,具體試驗結果如圖。
EPA標準盲樣檢測結果
對比以上酶底物法和平皿計數法檢出共160個結果進行配對T檢驗,兩種方法的配對T檢驗結果如下表。
配對檢驗結果
標配比變量差值的T檢驗結果,Mean均值之間的差值為-1.78750,Std.Deviation差值的標準差16.10385,Std.ErrorMean差值的調準誤為1.80047,95%ConfidenceIntervaloftheDifference置信區間上下限為-5.37124和1.79624,t-valuet值為-0.993,df自由度為79,Sig(2-tailed)雙尾T檢驗的結果,獲得t值的概率P值為0.324,檢驗結果表明酶底物法和平皿計數法檢測結果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別(P<0.50)。
2、水樣檢測--線性回歸分析
采集地表水水樣進行檢測,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有效性和方便統計,要求檢測高、低濃度兩個水樣,同時,要求低濃度水樣的MPN值控制在50MPN/ml左右,高濃度水樣的MPN值控制在100MPN/ml左右,分別從國內9個地區采集水樣,試驗結果如圖。
實驗室水樣檢測結果
對以上9家實驗室用酶底物法和平皿計數法共1160個檢測結果進行線性回歸統計分析,兩種方法線性回歸分析見下表。
檢測結果線性回歸統計分析
從圖表中可知,標準化回歸系數Beta為0.95,表明兩組數據相關性較好,兩種方法的檢測結果具有可比性。檢驗結果P=0.00,均小于0.05,表明兩種方法在檢測菌落總數時沒有顯著差異性,具有等效性。此結果說明酶底物法的測定結果準確、可靠,可以替代平皿技術發作為水中菌落總數的測定方法。
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出,酶底物法快速檢測水中菌落總數的檢測結果與平皿計數法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別,是科學的、有效的、準確的,可以用作評價水質微生物污染的標準依據。酶底物法操作簡單,結果判讀容易、準確,無需稀釋即可檢測738個/1mL水樣,不僅適用于水源水、飲用水的檢測,還適用于應急檢測和污水檢測,易于推廣,可以較好的彌補傳統方法的不足。
本站原創內容、產品圖片未經授權禁止以任何形式進行采集、鏡像、復制,否則將追究其責任!